2025 两会赋能低空经济:政策加持,开启腾飞新征程

2025-04-07 14:13

       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,“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” ,这一表述释放出了国家对低空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,为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
无人机.png

       在政策导向层面,国家将低空经济视为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一环。从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中可见一斑,方案明确提及要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,有序发展低空旅游、航空运动、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,这表明国家在促进消费升级的战略布局中,将低空经济相关消费纳入其中,期望通过政策引导,挖掘低空经济在消费领域的潜力,以消费带动低空经济产业的整体发展。同时,《202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》也指出,要出台促进低空经济   高质量发展的政策,建立健全以安全监管为基础的规则规制体系,这强调了政策在保障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,从顶层设计上为低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。
        在产业扶持方面,两会传递出诸多积极信号。预算报告公布的 2025 年主要财政政策明确提及支持扩大国内需求、大力提振消费,综合运用相关财税政策工具推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,支持发展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。例如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设备更新,进一步扩范围、降门槛,鼓励先进、淘汰落后,这对于低空经济产业内的企业而言,有助于其进行设备升级改造,提升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。同时,深入实施首台(套)、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,能够加快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,这对低空经济产业中涉及的新装备、新材料研发与应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,降低企业创新风险,激发企业创新活力,助力低空经济产业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。
       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,两会对此也有相关规划。《202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》提出要适度超前研究布局低空智能网联等基础设施,这意味着国家将在通信、导航、感知等 “空天地一体” 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通用机场、起降枢纽、维修站、充电点等物理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。通过科学优化空域结构和航路布局,试行白名单一次性框架审批、商业运营试点飞行报备等机制,为低空飞行器构建高效、通用、兼容的运行环境,从而满足多场景、多主体、多层次的低空飞行需求,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、商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        此外,在立法与监管方面,2025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出围绕人工智能、数字经济、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加强立法研究,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(修订草案)》对促进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作出规定,明确国家鼓励发展通用航空,保障低空经济发展对空域利用的合理需求等。这一系列立法举措将进一步完善低空经济领域的法规体系,细化低空飞行活动的审批流程、准入条件、安全要求、违规处罚等关键内容,健全低空安全监管体系机制,使低空经济发展有法可依、有章可循,营造更加规范、有序、安全的发展环境。

        总体而言,2025 两会在政策、产业、基建、立法等多方面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,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实施,低空经济有望迎来蓬勃发展的新局面,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